为应对新冠疫情,自2020年1月末,中国政府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实施了一系列重要限制性措施。我们的研究团队主要考察了中国农村居民对此反应。
据估算,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仅为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属国际标准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该差距加大了农村疫情防控和治疗的困难,这正是我们聚焦于此的原因。
2020年5月至6月期间,中国国内出行限制有所放宽,我们团队开展了首轮调研工作。中国团队成员组织了16次面对面的访谈,访谈点位于与疫情爆发地接壤的河南省。具体来说,我们记录了村民在疫情封锁期间的切身经历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封村带来的日常生活困难。2020年8月,墨尔本大学提供的经费使我们扩大了研究规模,在另外四个村庄进行了超过32次的采访:其中两个位于河南省,另外两个位于疫情爆发地湖北省。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研究团队鼓励受访者畅所欲言。访谈采用匿名以及开放式问题。此外,采样中的受访者的家庭结构多元、拥有不同社会经济地位、来自不同村庄。
严格之措
尽管湖北与河南均为疫情大省,但在本研究选取的所有村庄中,并没有出现一例确诊病例。然而,这些村庄的道路均被封锁且设有视频监控。村民须居家隔离,不得参与集会,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多为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须强制隔离。先前相关研究结果
常见的防控措施包括村干部、医生及志愿者严格把守村庄的主要入口。春节前从武汉以及湖北省其他城市地区归来的返乡人员均须进行强制隔离。居家隔离人员的住所前会挂有红色的标语或贴示,警示人们避免与其接触(见图1)。
图1:警示人们远离该住户的新冠疫情贴示(图片非本研究点所摄)。
另外,志愿者和干部们会定期巡查街道,有时还会在疫情防治巡逻车中通过喇叭喊话,提示人们待在家中(见图2)。另一个位于河南城郊的村庄实现了视频监控设备的全覆盖。在封锁期间,一旦有人离家外出,村里会通过有线广播喊话,令其立刻回家,并在村里的微信群中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图2:中国村庄内的巡逻车(图片非本研究点所摄)。
村干部和当地志愿者为村民集中购买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例如,某村庄村委会成立了一个微信群,供村民从当地商店下订单。在店主和志愿者紧密合作下订购的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实现了无接触配送。当商店无法供应村民订购的商品时,村委会安排每天一次在最近乡镇市场进行集中采购。我们另外的研究样本村庄也采取了类似服务方式,因此村民足不出户便能获得生活必需品。
在我们研究的样本村中间,村里压力最大的是湖北一村庄。该村在封村之初出现了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在这种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下,。村里除了实施上述措施外, 村委会还组织了对834户家庭,共计约3,000人的日常体温测量,测量小组由政府官员和当地志愿者组成。直到大约两个月之后,这项措施才逐渐放松,但村民仍需自行测量体温。
总体而言,在调查中,尽管没有新冠肺炎感染确诊病例,所有样本村庄均采取了与所呈现的感染风险相对而言非常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村民的态度
为了解村民对封村的态度,研究团队采访了36位村民(在6个不同村庄各6人),他们从1月下旬到4月一直留在村中,都经历了封村全过程。
本研究发现,村民对这些限制性措施的接受度较高,这与先前研究结果吻合,即中国公民对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的感到满意,而且大多数村民都愿意遵守。据受访的村干部和村民反映,村里仅有几例违反封村规定事件,村内秩序总体稳定有序。几位受访者补充到,因为封村带来的诸多不便,一开始有人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遵守规则。但是,通过村委会及家人的反复劝说,向他们强调了病毒的危害性,反对的声音逐渐减弱。
我们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封村使得村民与当地村干部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在乡村微信群中,村民热情赞扬村干部的辛勤工作。村民们出钱出力共同抗疫,一些村民会协助村干部的工作,例如,借出自己的面包车,或开车帮忙运送物资;还有一些村民主动向抗疫一线人员送去抗疫的资金和捐赠的物资,如瓶装水、方便面、N95口罩甚至个人医疗保险,以表示感谢。
“我们非常感谢他们(村干部和当地志愿者)所做的一切。他们很辛苦。”
“我觉得政府做得非常对。”
“村委会做得够好了,没啥可挑剔的了!”
即使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村民表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 “别无选择”,而且这也是“为了大家好”。一位受访者补充:
“没有哪个措施没必要······有时候村里广播的内容确实烦人,播的内容都一样,一天还重复好几次,都是在提醒我们怎么预防疾病,不要出门。但这也是为了大家好。人们也逐渐习惯了······所以不能说都没用。”
在所有受访者中,我们听到最消极的回答是:
“我没觉得(防疫措施)有用,但也不是完全没用。我们这儿从一开始就没有(新冠)确诊病例,所以也说不好有用没用。”
这表明的是他们合理怀疑的态度,而非明确反对。
在探究村民为何会有如此积极的态度时,村民们展现出对于政府的高度信任以及深厚的情感联系。如一位受访者所说:
“国家为了控制疫情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经济牺牲。想想国家做了多少,还能说啥?政府比任何人都关心这件事!”
另一名受访者表示:
“不许你出门,那是为你好,是关心你,是对人民负责·····这正是中国的伟大之处,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原因。”
在很多人看来,遵守封锁规定同样是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一种方式。许多人认同互联网上的一个流行说法,“宅家做贡献”。如一位受访者所说:
“我们都很自觉地参与防疫行动、积极抗疫······尤其是待在家里不出门,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们相信,党和国家会带领我们抗疫成功。”
“封村”面面观
有两点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村民对于封村措施的积极反馈。一方面,除了“极其严格”的措施之外,村干部和本地志愿者帮助村民运送物资,例如食物和其他物资,保证了村民日常所需。另一方面,对村干部和志愿者而言,封村是个高强度且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工作,极具挑战性。他们在服务村民的同时,个人健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如对疑似感染的患者进行体温检测、陪同患者到医院治疗,这些工作都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的工作为什么能够得到村民们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当个人和群体都认为权利未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透过村民在日常生活混乱无序之时所发出的微观政治观点,看到基层政治工作的执行效果。对于中国为应对新冠疫情而采取的措施,本研究致力于将不同立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发出的声音客观地记录下来,或许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看法。
作者:谈笑(Dr. Xiao Tan),王耀麟(Professor Mark Yaolin Wang),宋遥(Dr. Yao Song),刘天阳(Associate Professor Tianyang Liu)
中译文较原文略作改动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has been slightly modified from the original)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November 1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