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田沁、刘璇、陈思葳、黄展
近年来,美中战略竞争愈演愈烈。中国持续提高其军事实力,美国则以加强与日、澳、英和德等盟国的安全合作予以回应。此外,由于担心中国可能采取行动通过武力 “统一”台湾,因而台湾海峡再次成为冲突爆发点。此类趋势似乎都会动摇当前印太地区秩序。
因此,了解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如何看待地区秩序至关重要,无论他们的观点是否得到认可。与美国方面的评论相比,他们如何评估中国的国力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外交政策的高层如何看待地区秩序的变化?原因何在?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探讨中方分析人士以中文发表的著作中的一些见解,解释了中国内部对印太地区秩序的看法,并讨论其战略意义。审查制度下,中国的公共话语并没有反映出中国学者的各种观点。著名中国政治研究专家艾丽斯·米勒(Alice Miller)指出,由于公共话语可以反映出政权的目的,人们可以通过研究公共话语的内容进行反向推理,推断出政权的政治目的。换言之,正是因为中国民间出版物通过了审查,始终如一地反映共产党的观点,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内部观点的窗口。虽然本文并未对中国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意见进行广泛的调查,但无疑呈现了共产党主流对世界的看法。
我发现,中国领导人和分析人士们都公开表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中国将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获胜。他们认为,美国的实力正在衰退,这就是美国政府,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决心遏制中国崛起的原因。中国对其崛起的乐观和对美国衰落的坚信与一些美国学者最近对形势的评估形成鲜明对比,美国方面认为中国的国力很快就会衰退,而中国高层对此感到焦虑。
中美两国分析人士之间无法达成共识可能会进一步动摇印太地区的秩序。如果中国领导人着实高估了中国的国力和未来的增长潜力,那么当危机发生时,他们将首先感到惊讶,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他们将如何应对。
中国对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的看法
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和欧洲经济造成致命打击时,中国正在崛起而美国正在衰落的观点开始在中国国内出现。同年,当中国人民满怀激动地庆祝期待已久的北京奥运会时,西方金融体系的崩溃令人始料未及。中国前总理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特别提到,欧洲领导人寻求中国的帮助以解决欧洲的债务危机,中国学者也开始谈论“权力转移”理论。他们认为,结合中东地区的挑战,如叙利亚的内战以及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恐怖主义,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美国的衰落。中方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这种衰落,因此开始致力于抑制中国的崛起。北京大学教授贾庆国认为,中国只是专注于发展经济,但美国不再将中国视为商业伙伴而是安全层面上的威胁。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中方分析人士对此更加确信。
在特朗普总统就职仅数周后,习近平主席就表示,中国在全球的崛起和西方的衰落呈相互关联趋势。在2017年,习近平就曾提出“这是一个国际力量平衡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中国领导人越是观察到如英国脱欧、美国政治日益两极分化以及欧洲难民危机等重大变化,就越确信西方终会衰落。他们认为,特朗普政府试图妖魔化中国恰恰是因为美国不能承认中国的崛起或自身的衰落。美国不愿体面接受其衰落反而向中国挑起军事冲突,中国学者呼吁采取谨慎的做法,从而避免随之而来持续增大的风险。
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中国领导人和分析人士进一步确信,美国国家实力的衰减。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内部的各种政治、社会、经济矛盾,例如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再如公共卫生严格限制措施和戴口罩问题上,美国国内并无法达成一致。中方专家认为,特朗普政府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或“武汉病毒”,目的是转移美国公众的注意力,使其不再关注美国导致大量新冠死亡病例的失败政策。中国方面还表示,美国未能发挥其全球领导作用从而促进国际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在美国对欧洲各国(和许多其他国家)迅速关闭边境的同时,特朗普的单边“美国优先”政策在最需要多边主义的时候反而将其破坏。因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资深学者杨洁勉认为,西方国家内部的鸿沟一直在扩大:在2020年3月的G7峰会期间,美国提出将新冠病毒称为武汉病毒,但其他六个国家,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都迅速拒绝了这一提议。杨洁勉还认为,当盟友和伙伴不再听从美国的号召,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和政治影响力已经开始衰减。
在新冠疫情的危机时刻,美国国内形式越是风雨飘摇,中国共产党便越能找到宣传的机会。中国媒体在对内的新闻报道中普遍指出,记录显示,美国是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这方面的数据明显较低,常被强调,以作比较。外交层面,习近平强调,本着“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中国毫不犹豫地向其他国家提供了援助。中国学者称,比起特朗普的不合作态度,中国已通过提供抗击新冠病毒的医疗物资,来改善与欧洲的关系,欧洲各国政府也对此表示感谢。经济层面,截至目前,中国正从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快速复苏。中方分析人士援引的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3%,而美国的GDP下降了3.6%,欧盟下降了7.4%,日本下降了5.3%。
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在公共卫生措施方面成功及中国快速的经济复苏与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联系起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认为,相比于多党政治的管理失调和其他政府在佩戴口罩或接种疫苗方面过度允许个人自由,中国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高效的机构间协调、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管理系统”效果更好。
在中国,常见观点是中国越自信,美国就越焦虑。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深受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通常认为美国无法容忍强大中国的存在。他们认为美国政府呼吁民主和人权之举是使得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失去正当性、破坏中国内部政治稳定的计谋。因此许多中方专家称特朗普政府对华采取的对抗政策在乔拜登总统任期得到延续,而拜登政府还正在拉拢其他国家对抗中国。例如,中国国内普遍认为2021年12月拜登政府举行的民主峰会是为了削弱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正当性。在许多中方分析人士看来,拜登政府还在继续加强与台湾的关系。他们看到美台之间的正式访问持续拓展,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学者注意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延续,因而推断美国两党就抑制中国崛起达成了共识,目的是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中国领导人似乎仍充满信心,相信中国能在持续的中美竞争中占据上风。正如习近平提出“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样,中方分析人士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持乐观态度,但也注意到中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结构性挑战,包括创历史新高的政府债务、快速老龄化的社会,及老龄化问题对政府开支造成的影响。即使面对以上不确定性因素,中方分析人士依然相信,于2022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极大促进中国GDP增长,涨幅可高达九个百分点。他们还相信中国科技创新将克服人口结构变化造成的生产力流失。摩根大通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中国在疫情期间经济上的优异表现缩短了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所需的时间。
“持续崛起、充满自信的中国”vs “势头已尽、焦虑不安的中国”?
令人惊讶的是,诸多美方的观察人士针对中国前景所下定论和中方专家作出的解读截然不同。美方专家间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他们认为中国的后疫情经济发展势头已经见顶。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开始走向衰落而感到焦虑不安,因此中国可能采取更加激进的外交政策,在为时已晚前实现中国利益最大化。这样的评估有何依据?和中方专家自信的来源有何不同?不同的解读有何含义?
许多美方分析人士认为,诸多迹象表明中国将最终走向衰落。首先,中国经济面临难以解决的各种结构性问题。自2000年代末,中国的水、能源和食物等资源正逐渐耗尽。数据表明,过去15年里中国政府的债务增长了13倍,创下发展中国家债务率历史新高。其次,中国面临着重大人口挑战。2020年至2050年间,中国将失去2亿劳动人口,同时增加2亿老龄人口,如此的人口结构变化必将迫使政府未来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医疗和社会保障。其三,外交方面,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正面临几十年来最强烈的抵制。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全球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其四,中国在面临上述问题的同时,习近平政府似乎无法调整其错误政策,这是因为在习上任后得到极大巩固的专制政权不接受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和对其他政策的讨论。
总体而言,经济衰退使国家领导人难以维系民心。威权领导人继而倾向于夸大外来威胁,煽动民族主义,以维持政权的正当性。同理,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可能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焦虑。愈发鲁莽急切扩张更像是由对衰落的担忧、而不是由迅速崛起带来的自信所驱动。德意志帝国和日本是这种发展模式最典型的例子。许多美国学者因此认为中国可能踏上和德日独裁政权一样的道路,威胁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尽管上述种种问题源自中国本身,习近平政府还是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对外采取更激进的行动。
一些分析人士反驳道,美中之间相互依赖的经贸关系,有助于缓和两国间安全领域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然而中国领导人一直密切关注着美方有关中国经济脱钩政策的辩论,该辩论旨在让美国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未来中美贸易联系的弱化或许会增加冲突的可能性。
美方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下滑的阴影笼罩下,尽管中国共产党展现出自信,但更可能在合适的时机快速采取行动。中国领导人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自信强大,恰恰因为他们对未来感到担忧。据詹姆斯·费伦教授(Professor James Fearon)的战争理论,中国领导人有理由自吹自擂:为了追求与美国相关的利益,他们需要夸大中国的能力,隐藏自己的弱点。对内亦是如此,中国领导人需要歪曲信息以巩固其政权的正当性。
很多美国学者对中国国力和外交政策表现的消极预测与中国领导人表现出的乐观看法和自信大相径庭。我们无从得知习近平和共产党是否真的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能仅从字面意思理解中国官员的言辞。但这并不表明分析人士认定中国领导人在虚张声势。
在风雨欲来中前行
在阐述中国领导人为何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方面,本文并非首例。然而通过对中美方面的系统比较,在此提出两个新观点。
首先,关于美国学者提出中国将会衰落的观点,本研究认为中国领导人的过度自信或许是错误的。即使是一位认为中国的自信属实的美国学者也不可否认这种自信是自欺欺人。著名政治科学家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指出,“当人们非自发地将证据看作是支持他们观点的,那他们经常明确将证据理解为与他们的观点一致”。杰维斯的观察表明中国领导人或许不能接受中国衰落的可能性,因为他们已经得出结论,中国正在崛起,而美国正在衰落。倘若情况如此,在出现表明中国衰落的确凿证据时,中国领导人自己会首先感到惊讶。
其次,这样一种错误观念会加剧中美两国之间近年来不断恶化的安全困境。如果中国出现经济衰退和社会秩序紊乱,中国领导人或许因此制造一场对外政策危机。倘若如此,便是战争转移理论的典型例证。中国领导人越不得民心,他们越倾向于制造外部危机来分散公众对国内政治失败的关注,以求实现聚旗效应。实际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学者的研究发现,倘若上海股市交易所跌落5-15%,中国政府挑起与美国纷争的可能性将会翻一番。然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傅泰林教授 (Professor Taylor Fravel)认为,历史规律表明,政权安全在内受到威胁时,中国领导人往往在外部纷争中选择妥协。总而言之,本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内部危机时,中短期内更易在对外行动上保持强硬的立场,但从长期而言会在战略层面缓和局势。
综上,我认为中国领导人未来可能会意识到他们过度自信实则漏洞百出。美国将会在中国采取激进行动时面临危机,但在此之后中国领导人将会把重心放在应对国内危机上。
作者:赵成珉教授(Professor Sungmin Cho)任职于夏威夷亚太安全研究中心(Daniel K. Inouye Asia 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该学术机构隶属美国国防部。本文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并不代表其所属机构和国防部的官方立场。
图片:北京紫禁城。来源:Dyroc/Flickr
本文在发表后有略作改动。